阆中市阆中古城,距今2300年,为什么被称作风水第一城,...
阆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世界千年古县、中国春节文化之乡。素有“阆苑仙境”“巴蜀要冲”之称,杜甫在此留下名句“阆州城南天下稀”。
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(徽州古城、阆中古城、平遥古城、丽江古城),古城建址完全按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建设,被誉为“风水古城”,在画圣吴道子《三百里嘉陵江山图》中称为“嘉陵第一江山”。
战国时,阆中曾为巴国国都之一,前314年,秦惠文王始置阆中县,距今2300多年,历代为郡、州、府、道治所,蜀将张飞在此镇守7年之久,西汉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《太初历》恒定春节,因此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。[57]清初曾在此设四川省会20年。1991年,撤县建县级市。
传说,华夏的龙脉始于昆仑,并沿着东南方向延伸出了三条龙脉,北龙向北延伸至祁连山、阴山,再由贺兰山转入山西一带,从太原起,一直延伸至海。中龙向东延伸,经秦岭后入关中,至秦山入海。南龙西起昆仑山,进西藏,经横断山脉,向东延伸到两广地区,由云贵、湖南至福建、浙江入海。
阆中所处的龙脉属于中支秦岭山脉的分支,从大巴山出帐,由北向南岭岭相联,绵延逶迤,途经广元大黑山,苍溪的烟峰楼(山名),再与大蟠龙山与小蟠龙山一脉贯通,阆中城就建在小蟠龙山脚下平坦的扇型冲积滩上,仿佛真龙从昆仑山奔涌而来,紧紧衔着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风水上来说,山为龙,水为脉,这就是龙脉,大家看地图的时候,其实都能发现,其实很多城市居住的地方,都是在有山水流过的地方。
阆中为什么被称作风水第一城,是“蜀国第一宝地”呢?
从截取的阆中的地图,可以看到,嘉陵江之水浩浩荡荡,从阆中经过,这弯弯曲曲的水路,风水学上称为“九曲来水”乃有情水中的至上格局。在一送一迎之间,完成了“迎送合局” 。然后在嘉陵江经过地方修建了“阆中嘉陵江大桥”,锁住了龙脉,巨龙一看,哇呀呀呀,被挡住了,然后就跑去了阆中古城和,福泽了这一方土地。
阆中城建筑规划,城如龟形,成就灵龟饮水局。乌龟生活在江河湖海,因而玄冥成了水神;乌龟长寿,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;
唐代两大风水高手袁天罡和李淳风,共同编著了《推背图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预言学巨著。袁天罡后来住在阆中蟠龙山,并建观星台观测天象研究风水。而唐代另一风水学大师李淳风,因仰慕阆中风水和袁天罡,也到阆中定居。
后来,袁、李二人都葬于阆中。唐朝以后阆中的风水格局,包括城市选址布局与自然山川的有机和谐的结合,都与二位大师的理论与实践相关。
据传,唐太宗贞观时,一位观察天象的人报告说,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气。皇帝急令火山令、天象家袁天罡出马,到西南测步这神秘的王气。袁天罡由长安测步,逶迤至阆中,果见灵山嵯峨,佳气葱郁,他断定其脉在蟠龙山的龙脖子处。袁天罡在此处凿断石脉,水流如血,阆中人称“锯山垭”。
中天楼是阆中风水第一楼,位于古城纵横中轴线交汇处,以应“天心十道”之喻,为古城的风水坐标。据文献记载,“中天楼”之处原有一山曰凤凰山,自主山蟠龙来,山势嶙峋,苍翠窈窕,如屏如几,后被庸人削平,仅存山麓。明万历年间,新任知府为增风水吉象,命在原址筑楼增势,“中天楼”便由此而来。
状元府,位于阆中古城,自隋唐以来,科举取士的1300多年间,四川仅出状元19人,阆中就有4名。这4状元又恰是两对兄弟(唐代的尹枢、尹极,宋代的陈尧叟、陈尧咨),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前无古人。据史料记载,尹枢、尹极兄弟二人考上状元都已年逾七十,因年事已高便衣锦还乡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老的兄弟状元,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兄弟状元,两兄弟文采出众,被世人敬称“梧桐双凤”。